01
健全两个一级学科
到目前为止,人文学院已经在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体系完整的多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方向 2002年4月,人文学院的美术史论专业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重点学科,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规范学科,拥有国际著名学者和国家级专家组成的学术集体。美术史论专业的教学分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都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9月,包括美术史论专业在内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简称“双一流”)学科名单;2019年,美术学本科专业获批成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的一流本科专业。
艺术学理论方向 2003年,人文学院创立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学系和第一个艺术管理学系,并设立中国第一个书画修复专业硕士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0年,正式设立“艺术史论”专业;2011年,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第一批艺术学理论学位授权点。2015年,设立“艺术理论系”;同年,艺术管理和美术教育系从人文学院分出,成立独立的“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向从人文学院分出,2020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理论方向连续两年在软科第三方评估中获全国排名第三,位居全国学科的前5%。2020年,文化遗产学系改造成为艺术史和艺术遗产系,并开始招收“艺术史论”方向的本科生。
两大一级学科过往常出现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状态。新的规划中,美术学与艺术学理论有了清晰的学科分野。美术学:美术史论——大师与经典(美术史主干线)研究、美术基础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遗产、艺术传播、艺术管理——创新与应用研究。
人文学院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前进战略,将以两大学科的并行建设为支撑,推动学院进一步发展。
02
教学培养改革
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本科教学方面,人文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美术学”与“艺术史论”。本科课程体系确立了打破学科壁垒,加强通识教育的思路,实现了从“叠石”(低年级基础不牢,高年级课程繁冗)到“铸塔”(低年级宽深基础,高年级着意专精)的转型,增加了本科一二年级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如《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课时量由108学时增加至288学时,增幅达267%,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内及国际上独树一帜。三年级则确立了以专题选修课为主的课程模式。 课程设置上逐渐把单一叙事线索的《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改编成若干系列课程组成的体系。如《世界美术史》,已形成由8门相互呼应的课程构成的体系——《古典文明与艺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世界17—18世纪艺术史》《世界现当代艺术史》《印度与东南亚艺术史》《东亚艺术史》《中西亚与伊斯兰艺术史》《东欧与俄罗斯艺术史》。 研究生教学方面,全方位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每年轮换,建立相关制度鼓励开设新课,现在每个学年课程保持在30门左右。同时,研究生导师专业辅导课程的制度化,规定每位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辅导课每年必须达到72学时,且面对全学院开放。2017年,设立“艺术传播学”研究方向,现已完成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也迎来重大改革,艺术学理论方向的招生将过往考试科目“美术概论”升级为“艺术学理论”科目,以符合艺术学理论招生目标。
03
“五系三部”院系新布局
04
“语言与文明”、“历史与哲学”二系:人文社科的新思路
05
艺术遗产专业规划与非遗中心重建
06
图书馆和体育部建设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603971995@qq.com】